國際油價跌成了負值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0-04-23 11:13
作者:网站管理员


       當前,石油產業鏈面臨嚴峻挑戰。

       多位專家表示,國際油價暴跌,對上遊行業特別是勘探開發、油田服務行業衝擊較大,而下游的煉化企業則將受益成本下降盈利提升。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簡稱「三桶油」)已迅速行動起來,打響降本增效戰。

石油生產商似乎今年面臨的「黑天鵝事件」尤其多,先是石油需求因疫情近乎腰斬,隨後沙特和俄羅斯又在最不合時宜的實際開啓了價格戰。最終導致了本週前兩個交易日美國WTI原油的史詩級暴跌。




       4月21日早上各大媒體一片驚嘆,油價出現負數,有人說這又是一個陰謀,是關於期貨交易所測試軟件和交易系統,因為以前的交易系統裡面確實沒有出現過負值,股票或商品大不了跌出接近於零的數值,也沒有出現負值,甚至報價系統裡面是否有這樣的設置都存在懷疑。並不是所有人能夠理解,好像石油市場末日到了。國際油價跌成了負值聞所未聞,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歷史上第1次出現了負值。

       我們首先看看國際油價的歷史,國際石油價格在國際石油公司控制的一百年里,他們的價格一直是維持在2~4美元一桶,持續了將近100年,供需雙方相安無事,生產商沒有暴利,需求方相對穩定,也沒有人眼紅石油行業進行戰爭和戰鬥,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石油推動的機械化快速閃電戰,飛機坦克的大量應用使得石油變成了戰爭的血液和武器,從此石油開始出現戰鬥現象,直接到了1973年第4次中東戰爭發生了石油禁運促使西方經濟倒退和屈服,石油的魅力和魔力才開始展現,石油生產國紛紛成立了國家石油公司,OPEC在成立了12年之後第一次奪回了它的定價權,然而好景不長,被OPEC一統天下油價的時代,使得當時石油70%需要進口的美國為代表的石油消費國極其不爽,他們在80年代成立了期貨市場發現價格,來爭奪OPEC的一攬子定價權,期貨市場代表的是投機者在市場上對這個商品未來這個價格的看法,用真金白銀拼出下個月的結算價格,那麼期貨市場價格一定是未來的價格,因此號稱有價格發現功能和預警功能,當然是未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甚至一年合約交易價格,不同期貨市場它的這這個結算日期是不同的,一般都是25號到月底之間,從上個月推算,基本都在月底但略有差異,那麼5月份的輕質原油交割節日期,也就是21號,那麼昨天如果不交易的話,那麼今天就會被期貨市場強制交割。


       而最近的特殊情況讓國際油價"幾乎跌停",讓很多新能源車主心裡"有點不舒服",因為自己的充電地點和時間都比傳統燃油車更繁瑣和漫長,而目前的充電費用和油價相比也沒有了以往那種"大差距",想想數年後新能源車的電池損耗等問題,都是新能源車主的另一種煩惱。許多網約車車主也均感覺新能源車型的優勢不夠明顯,充電時長影響了效率。雖然疫情期間,深圳多家網約車公司均給予相應優惠或幫助,但市場的低迷,網約車單量減少,還需要一定時間恢復。

       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費國,我們的原油進口依存度超過70%。總體上來看,低油價對我國經濟利大於弊。按照2019年全國成品油消費量測算,國際油價每桶降低10美元,國內全社會用油成本將降低2000億元,其中私家車主、出租車司機和貨車司機三類群體平均每年用油支出可以減少500元、7000元和36000元。同時,以原油為原料的化纖、塑料、輪胎等下遊行業成本也會降低。




       油價負數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將油運送到煉油廠或存儲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石油本身的價值。不過大家千萬別誤會,這只是期貨,不是現貨價格,負數不代表大家以後加油免費還倒貼錢。國際油價跌成了負值對國內汽車租賃行業影響不明顯,深圳出租車公司表示,美國WTI原油的應對方法還是比較多,國內市場控制的還是十分穩定,出租車的成本只有小幅度的成本下降。深圳租車公司認為租車的優勢很明顯,油價下跌為深圳租車的企業客戶節省了運營成本。在租車的快捷,省心,一次性消費低,車型的選擇也大的特點前提下。相比於買車,租車省去了養車的麻煩,而且開車成本降低的同時,有多種車型可供選擇,這樣你可以完全根據不同的用途選擇不同的車型;此外,從環保低碳的角度出發,因為車每天的使用需要計算費用,會提醒消費者加快效率,盡快歸還,無形中起到了環保的作用;這些是買車難以做到的。當然租車也有缺陷,比如租車價格不穩定,節假日難以租到滿意的車,長期租車費用也不便宜等等。在目前國際原油暴跌的形勢下,作為替代能源的天然氣,去年11月以來已累計下跌40%。但這與從事天然氣輸配銷售、煤層氣開發的新天然氣無關。我國對燃氣行業施行「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管控政策,上游和中游的定價受國家發改委監管,下游城市燃氣則受各地物價局監管,上游氣價波動並不會馬上傳導至終端銷售價格。新天然氣絕大部分氣源從中石油、中石化下屬單位採購,通常每年與供氣方簽訂一年的合同,採購價格由合同雙方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指導文件協商確定,公司對下游各類用戶的天然氣銷售價格,主要由地方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因此,公司從上游的進氣成本、向下游的銷售價格均不受國際市場天然氣行情短期波動的影響。

相反,在我國推行煤改氣清潔能源的背景下,天然氣內需市場需求穩步增長。中信建投(34.380, -0.20, -0.58%)認為國內天然氣消費未來幾年仍將維持10-15%的中高速增長,煤層氣又是我國儲量極為豐富的非常規氣之一,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尤其在今年受疫情影響多數企業一季報萬馬齊喑的環境下,作為防禦型行業的新天然氣,市場對其一季度業績增長充滿信心。


       未來國際油價會走向何方?樂觀的預測期望於需求端的快速恢復,悲觀的預測關注於供需矛盾的僵持,國際油價的走向與疫情密切相關。國有石油公司已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從相關公司獲悉,中國石化已開啓百日攻堅計劃,應對低油價的挑戰,中國石油啓動「戰嚴冬、轉觀念、勇擔當、上台階」行動,應對發展歷程中的「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