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網約車發牌的利益爭議
探討網約車發牌的利益爭議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1-01-18 12:08
作者:网站管理员

本港的士業向來缺乏競爭,服務質素為人詬病,市民對網約車的需求則日益增加。消委會為此研究了內地、亞洲及歐美九個不同市場對網約車的政策及營運模式後,建議港府採取逐步開放市場模式,發出網約車平台、車輛及司機三種不同的許可證,容許三至十個專營權及一千四百張網約車許可證,佔現有的士總數約一成,希望通過循序漸進引入競爭,締造公平競爭環境。然而的士業界對建議表示強烈反對,認為過於傾向市民利益,對的士業不公平。
推動的士發展聯會發言人李超凡:全港約有一萬八千部的士、九千個車主,絕大部分司機奉公守法及有禮貌,只有二、三十人有拒載或濫收車資等行為;不介意政府重罰,各行各業都會有害群之馬,不應因此將網約車常規化、合法化,對奉公守法市民不公平,法律基礎蕩然無存。
推動的士發展聯會發言人李超凡:全港約有一萬八千部的士、九千個車主,絕大部分司機奉公守法及有禮貌,只有二、三十人有拒載或濫收車資等行為;不介意政府重罰,各行各業都會有害群之馬,不應因此將網約車常規化、合法化,對奉公守法市民不公平,法律基礎蕩然無存。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主席吳坤成:消委會提出不同車種均可申請成為網約車,收費可因應車種、服務自由定價都不可行,措施應首先在現有一萬八千輛的士推行。
運房局發言人:政府將會推出具網約特色的專營的士,與網約車有不少類似,希望能大致回應社會新需求, 局方會爭取於2018下半年提交立法會審議。
時事評論人王永平:政府只懂檢控現時無法可依的網約車司機,而沒有考慮消費者的利益,以及跟隨由科技帶動的共享經濟潮流,徒令政府推動創新科技的口號淪為笑柄。根據消委會的報告,容許網約車合法規管的城市包括倫敦、紐約、新加坡以及北京。自詡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能不汗顏?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目前難評估未來需求,但香港陸續有大型跨境基建落成,加上人口老化令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需求有所轉變,估計相關市場需求長遠會有所增加。外國旅客早已適應網約車出行模式,香港作為國際城市,若欠缺有關服務並不理想。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尹兆堅:認同消委會的建議,目前私家服務(豪華房車)出租汽車許可證申請規限過於嚴苛,當局應修例降低申請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