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電動車政策推動「綠色」科技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0-09-04 14:23
作者:网站管理员

      全球氣候變化及空氣污染日益嚴重。汽車排放的廢氣是路邊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因此,以電動車取代傳統車輛,是人類社會的大趨勢。近年,大家在路上,亦可不時見到電動車行駛。
      但是,香港作為一個國際級大城市,在推動電動車使用方面,卻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中國、挪威、德國及英國等地的政府已宣布將於2025年後相繼禁售燃油車,而全球多個大型汽車生產商亦表示會在2050年全面停止生產燃油車。香港不單沒有這方面的時間表,相反,至今只有約10,000輛電動車,佔全港已登記車輛總數不足2%。按照這個進度,不難想像到了2050年,香港可能仍在用燃油車,甚至因為保養維修等問題,導致無車可用!因此,電動車政策,應該是政府運輸政策的重點。
      車輛排放的主要空氣污染物,有95%源自商用車輛。因此,政府應首先推動電動商用車。在中國,有20%的公交車是電動車。而在香港,6間巴士公司,6,000輛巴士,卻只得30輛電動巴士,是可憐的0.6%。相信不少市民,根本都不知道香港原來有電動巴士。根據城巴和新巴提交政府的報告指出,電動巴士的維修和保養服務水平不能與傳統柴油巴士車隊相比,後備零件數量亦不足以支持維修和保養。而電動巴士在香港行走,能源消耗亦較一河之隔的深圳為高,因為本港巴士行車班次頻密、服務時間長、在繁忙時段須接載大量乘客、要應付多山的地形,以及在炎熱潮濕夏季須提供大量的空調。其平均能源消耗量為每公里1.36度電,遠高於深圳類似巴士型號每公里約1度電。最「大鑊」是其續航力:電動巴士平均每日續航力約為190公里,未能滿足大部分城巴/新巴的單層巴士路線200公里至300公里的日程需要。而行駛大約一年半後,其續航力更下降15%。一不留神,隨時在半路上「跪低」。更需留意的是,上面所引述的數據,是單層巴士。其載客量和香港常見的雙層巴士比較,是少了不止一半。因此,要在香港大量引入電動巴士,短期內很難做到。

      如果公共電動車面對技術上的困難,那麼電動私家車呢?很可惜,政府在2017年,不再豁免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結果導致全港電動車滯銷。2018年雖然「補鑊」,提出了「一換一」計劃,但此計劃的要求極嚴苛。必須要是6年以上舊車,同一車主登記3年,還要有20個月牌費。坦白說,忘記交牌費在香港是平常事,而6年以上舊車如果我已登記3年以上,很明顯都不是常常換車的人,這種人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去「一換一」,就是為了用幾十位萬去買新電動車,來豁免那25萬的首次登記稅?那倒不如繼續開燃油車,25萬以下都大把靚車可以選擇。我想提出這位政策的仁兄,可能很少買賣車輛,才會有如此不設實際的想法。
      最可笑的是,當有意見給政府,如果真想市民買電動車,就恢復全免首次登記稅時,其答覆竟然是,政府鼓勵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因此,有關電動車,政府的完美政策就是:公共交通,技術上做不到;私家車,不鼓勵你買,最好坐公共交通。結果就是政府甚麼也不用幹,大家一路坐燃油車,捱貴油到2047。
      七年政府前政府訂立目標,希望2020 年全港三成私家車屬電動車或混能車,現屆政府自上台後更是提倡要推動環保政策,改善空氣質素。可惜電動車政策推動至今仍一波三折,香港科技園作為政府設立的法定機構,曾聲稱要推動「綠色」科技,卻決定於五月底終止園區停車場內的六個Tesla超級充電站服務,聲稱是要解決交通擠塞問題,使電動車政策雪上加霜。



      充電耗時長 窒礙電動車發展
      科技園終止與Tesla合作影響可說牽連甚廣,Tesla的超級充電站可提供最高120千瓦的充電速度,能在約四分鐘內為電動車充好50%電源,較其餘一般充電站需時數句鐘快逾倍,而充電站是按汽車每小時或每分鐘充電作收費,故此超級充電站對於電動車的車主而言極為重要,除了涉及花費的充電等候時間,還大大影響駕駛的成本。無奈科技園停止區內六個Tesla超級充電器後,駕駛者最近也只能轉用三月啟用的沙田新城市廣場的超級充電站,但該廣場停車場也僅設有四個超級充電站,必然不敷應用。
電動車充電需時長,是目前未能進一步普及的樽頸位,科學園的Tesla的超級充電站過往就常排滿車龍,相當阻礙空間,故此不少人流繁忙的建築物,都對充電站敬而遠之。但若各建築物的管理者不能齊心,只求「斬腳趾避沙蟲」,恐怕會使問題更為惡化,形成惡性循環。政府應帶頭於政府建築物加設更多充電站,並安排把更多的一般充電站以超級充電站取替,以舒緩問題。

      政策朝令夕改 未能普及化
      事實上政府的電動車政策未能貫徹始終,也是這種綠色科技在港發展緩慢的主因。政府於去年四月聲稱要減少路面車輛,取消全數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以致車價大幅飆升近一倍,電動車銷量大減,按年跌幅高達96.8%;另一方面,燃油汽車首次登記數字升了11.8%,可見措施不但無助減少車輛,反而令不少駕駛人士轉買燃油汽車。
大概是有見及此政府想採取補救措施,「財爺」於早前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推出電動私家車「一換一」換車計劃。2021年3月31日前,只要合資格的現有車主購買新電動私家車,並銷毀其合條件舊私家車,可享首次登記稅寬減額最高25萬。但計劃門檻規限車主必須已持車3年以上,以致在最近兩至三年購置燃油私家車的車主無法受惠,使成效打了折扣。與其小修小補,政府不如亡羊補牢,坦白認錯,重新全數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
      至今不論公共或私人的電動車充電設施仍然短缺,達致「2020 年全港三成私家車屬電動車或混能車」的希望愈來愈渺茫。政府當務之急是為增設電動車充電設施訂立時間表,並透過強而有力的統籌小組,使政府各部門及相關法定機構對此通力合作。當局應考慮強制新建的商住樓宇車位,必須提供充電設施供電動車充電,政府亦應帶頭在所有政府建築物內增設,營造電動車普及化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