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收10萬罰單?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0-03-26 10:09
作者:网站管理员


      國內的疫情逐漸得到穩定控制,衣食住行等各行各業已經在恢復的過程,網約車作為人們出行的核心工具,也開始趨於正常,網約車司機們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作為網約車行業最大平台的滴滴出行,一方面正在著手準備防控相關的安全標準,同時也在加強宣傳穩定司機隊伍,希望和滴滴司機一道迎接即將到來的旺季。畢竟在很多乘客心目中,獨自乘坐滴滴會比坐公交地鐵似乎更加保險,網約車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




      然而令滴滴不願面對的是,各地對於網約車的監管正在趨嚴,平台嚴格清退無資質網約車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無證滴滴司機,也許很難再有機會分享下一個旺季了。近日,在當地交通管理部門的監督下,滴滴不得不在德陽、廣元等地暫停向不合規網約車派單,其他城市面臨的線上線下檢查也多了起來。前不久,上海交通部門專門約談了滴滴出行、美團出行、享道出行等網約車平台,除了落實防控責任,同時也再次要求各平台不得向無資質網約車派單,一旦查獲,將被予以嚴懲,直至暫停互聯網服務和下架App。


     這樣的狀況對滴滴而言是熟悉的,又是無奈的。自從前年的兩次滴滴順風車安全事件之後,各地因為網約車合規而引起的約談就不斷,僅上海在去年就開出了上千萬的罰單。即便如此,滴滴依然不願意立即清退不合規的司機和車輛,他們不想看到乘客打不到車,更不想看到這些司機跑到競爭對手的平台上去。然而這一次的情況似乎有所不同,疫情造成訂單大幅減少的狀況還沒有結束,滴滴在很多城市的訂單已經不足以提供給合規司機,一些無證司機最近甚至主動選擇暫停接單。這個時期,正是滴滴清理無資質車輛的大好時機,或許滴滴真的暫時不會給無證車輛派單。






    一些網友認為滴滴這10萬罰單有點「冤」,因為只是查到了一輛無資質網約車。實際上這正是監管部門線上線下相結合抽查的一種新模式,監管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能做的只能是抽查,查到一輛就證實了違規行為。在監管部門看來,只有嚴懲每一起違規行為,才能增強網約車平台自覺合規的積極性,主動停止向無資質車輛派單,否則合規的進程就可能繼續僵持下去。


     但是從以往的經歷來看,這樣的高額罰單仍然難以讓滴滴「就範」。尤其是像上海這樣對網約車需求較大,而合規車輛嚴重不足的城市,滴滴如果放棄不合規車輛,無異於放棄自己的市場主導地位,潛在的損失可能更大。因此,如果只是繼續開罰單,很難徹底解決網約車合規的問題。怎麼辦呢?或許到了該轉變管理思路的時候了。一個方向,根據市場容量,降低司機和車輛合規的標準,把一些不合規的合規化;另外一個方向,為各網約車平台統一設定清退期限,到期如果再發現向無資質車輛派單的,懲罰的力度可以再「猛」一點,直接停止互聯網服務或者下架App。


    深圳交委統計顯示,深圳截止至2019年已核發《網絡預約出租車汽車運輸證》62313張,已核發駕駛員證85517張。2019年累計網約車退出運營車輛已超3000輛,退出趨勢有所上升。已取得網約車運輸證但本季度未從事運營(未接單)的車輛共計7022輛,佔運力總數的11.8%。實際上,即便是在網約問世之初,提出質疑網絡約車的響聲就司空見慣。




    網約車的共享經濟模式,以發掘社會發展空余運輸能力、提升資源運用、便捷客戶為總體目標,如何獲得客戶、擴大銷售市場成為了網約車公司與網約車司機的最大發展問題,儘管說客戶習慣性的培養早已進行,最新法律法規也足以基本健全。網絡約車經營公司的對策,多元化經營、服務水平提高、技術革新等方式變成服務平台參加客戶市場競爭、持續並不斷發展壯大自身的必然趨勢。網絡約車的確在諸多場所給客戶產生便捷,共享理念的初心也主要盛於時下,怎樣以適合的價錢、高品質的服務項目來獲得客戶,怎樣用有效的盈利、不斷的提高來收益資產確是必須服務平台經營和企業管理人員去解釋的難題。深圳市琦昌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旗下網約車運營中心,在獲得網約車運營資質後,不斷優化內部網約車管理模式,在健全網約車應用場景,豐富網約車司機收入源的同時,強化車隊形象、提高自有競爭力;驅使琦昌網約車運營中心和駕駛員產生權益歐盟,相互推動,相互促進,與企業共成才。通過前期的申請網約車駕駛人牌照、選擇網約車車型、充電樁點的分布普及、普及深圳網約車平台派單規則、網約車駕駛和禮儀培訓,到後期的平台賬號運營、多元化業務開拓等等,都為公司旗下的新老網約車司機提供了不再單打獨鬥的新型網約車運營服務,為深圳的出行市場打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