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日均接單量降至4.8單
網約車日均接單量降至4.8單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0-04-10 11:02
作者:网站管理员

深圳發佈一季度網約車經營動態,持證車輛及司機仍在增長
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近日發佈全市網約車行業2020年第一季度動態信息情況,透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前三月深圳網約車平均日接單量已降低至4.8單。
報告顯示,截至3月31日,共有18家平台取得深圳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其中,首汽約車、神州專車、滴滴出行、AA租車、曹操專車、神馬專車、伙力專車、萬順叫車、全民用車、中交出行等10家平台已在深正式開業運營。
受疫情影響,1-3月,深圳網約車日均訂單約為4.83單,環比下降28.1%,日均行駛里程約為52.36公里,環比下降19.3%,日均載客里程約為48.88公里,環比下降15.9%,日均每車訂單運營金額約為194.39元,環比下降17.9%。
實際參與運營的網約車中,有88.2%日均接單不足10單;11.5%的日均接單數為10-20單,全市僅有132輛網約車日均接單在20單以上,佔接單車輛總數的0.3%。經統計,已取得網約車運輸證但一季度未從事運營的車輛共有11904輛,佔運力總數的18.7%。可作為對比的是,上一季度,日均接單量不足10單的網約車佔比約為55.7%。
截至3月31日,全市累計核發《網絡預約出租車汽車運輸證》63680張,核發駕駛員證86633張,較去年底分別增加了1367張和1116張。也就是說在行業收入下降的同時,進入市場的司機和車輛依然保持了增長。
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提醒,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第一季度全市網約車客流明顯下降,行業日均運營接單數、里程數、收入均呈下降趨勢,擬從事網約車經營服務的企業和駕駛員,需密切關注行業最新動態,審慎做好投資和從業分析,客觀評估經營收益,妥善選擇從業方向。同時,駕駛員在與租賃公司簽訂合同時,務必審慎選擇租賃模式,認真閱讀合同條款,避免產生經濟損失。

「網約車」現狀:正處於理性發展、上升期
移動出行領域的發展空間,被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和主機廠所看好。相關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的出行市場規模或將達到5000億元,移動出行規模突破6億人。
在經歷了過去幾年一窩蜂的簇擁式發展之後,很多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已經被陸續淘汰,崩盤的有友友用車、EZZY、途歌等。行業巨頭滴滴在資本的助力下,尤其在合併Uber中國之後,其市場佔有率超過90%,可謂一家獨大。不過,像高德出行、嘀嗒出行、哈囉出行、神州租車等,也在業內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傳統車企打造的出行服務開始走向市場,開展網約車業務。如豐田汽車公司滴滴出行廣汽豐田合資成立的豐桔出行、上汽集團建立的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長安汽車中國一汽東風汽車聯合騰訊阿里巴巴蘇寧等企業成立的T3出行、廣汽集團聯合騰訊等推出的「如祺出行」、東風汽車推出的「東風出行」、吉利汽車的曹操出行、長城汽車的歐了出行等。
儘管網約車的安全問題、服務品質、監管問題、盈利問題、市場規範程度、有序競爭等問題還有待解決,但該行業的發展空間和潛能不可否認。更何況,當下的共享出行市場格局版圖正在慢慢浮現,互聯網公司以瞭解用戶痛點為優勢,發展勢頭很足。而傳統車企佈局網約車業務,除了自身要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批發量)這一因素之外,考慮到其背後資金、資源等綜合實力的強大,在未來競爭中也都能有一席之地。
疫情下的挑戰
疫情之下,網約車遭遇的困境非常現實。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30余個城市的網約車停運,以武漢為代表的湖北省份城市居多。即使還有很大一部分城市的網約車沒有因疫情而被暫停運營,但由於近半個月來受疫情的影響,幾乎所有人選擇宅家隔離病毒,出行人數的減少令網約車司機的接單量驟減。隨著網約車司機收入的斷檔,與之唇齒相依的網約車運營平台也就略顯窘迫。
為了應對當下網約車因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以行業巨頭滴滴公司為例,已在2月1日表示為了幫助司機們減輕壓力,決定為武漢等湖北16城網約車司機車租順延1個月,無需繳納2月份租金。隨即,全國多數地區的汽車出租公司或平台都出現了類似的扶持政策。
儘管如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疫情對網約車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親歷疫情的消費者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出行選擇上或將有一定傾斜——出於衛生安全考慮,更多的選擇私家車,而非共享出行。
疫情之下 網約車的「另一面」
疫情之下,一方面,網約車生意很冷清。而另一方面,疫區的網約車卻很「忙」。
從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共享出行分會收集並公佈的信息顯示,滴滴召集1336名網約車司機組成「醫護保障車隊」和「社區保障車隊」;
首汽約車除成立502人組成的應急「社區保障車隊」外,還建立了由11輛車組成的特需車隊;美團宣佈設立2億元專項公益基金抗擊疫情;
此外,歐了出行、高德出行、嘀嗒出行、哈囉出行、神州租車、T3出行、輕享出行、曹操出行、東風出行等都在貢獻力量……
尤其東風出行所組建的保障車隊,為武漢人民和醫護人員帶去的關懷無以言表。
對於這一現象,業內分析人士客觀表述:越是危難時期,越能體現出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共享出行平台的積極抗「疫」,也反證說明這個行業(共享出行)是社會所需,人民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