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情況正在加劇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1-02-23 16:01
作者:网站管理员



2月22日,據媒體報道,上汽集團下屬企業上汽乘用車,近期已與智能芯片產業獨角獸「地平線」敲定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上汽集團可能以上汽乘用車為載體入局芯片產業,或斥巨資自己製造。

同日,時代財經就以上消息向上汽集團方面求證,對方並未否認,「我也有聽聞,不過目前未獲得確切的信息」。



此前,2月9日,同為自主品牌的長城汽車方面已完成了對地平線的戰略投資,具體金額尚未透露。同時雙方也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對於長城、上汽等自主品牌通過「地平線」入局芯片領域的前景,多位業界人士表示,上述車企的主要目的還是佈局芯片設計等上游領域,通過汽車廠商去投資芯片製造產能並不現實。

「短期內肯定無法改善芯片產能短缺,汽車企業入局還是涉及設計,生產還是以代工等形式給別人去做,即便是重新建產線也需要1-2年的時間」,芯片行業高級分析師陳躍楠告訴時代財經。

目前,全球車企的芯片短缺情況正在加劇。近期,受日本7.3級強震、美國德州寒潮導致大停電等影響,汽車芯片產能進一步受創。

芯片「卡脖子」之下,入局芯片領域的中國車企也越來越多。除上述車企外,包括吉利、北汽等企業亦有相關動作。

早在2016年,吉利控股集團戰略投資、獨立運營的汽車智能化科技公司億咖通科技(ECARX)成立。

去年10月,億咖通與Arm中國共同出資成立芯擎科技,包含高性能車規級數字座艙芯片、全棧AI語音芯片、先進駕駛輔助芯片、微控制處理器等產品。

「目前上述產品都在有序研發和計劃量產中」,該公司公關負責人2月22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北汽方面,去年5月,北汽產投與Imagination集團共同簽署協議,合資成立北京核芯達科技有限公司,將專注於面向自動駕駛的應用處理器和面向智能座艙的語音交互芯片研發。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中國車企入局芯片領域仍主要聚焦於芯片研發、設計等領域,所謂「車企造芯」,涉足芯片產能建設,短期看並不現實。

「如果只是芯片,太多不同品種了,產能建設成本很高,讓車企投的話資金方面很吃力,芯片短缺應該需要國家層面來發力才行,上汽估計還是主要看重地平線在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開發能力」,2月22日,一名自主品牌資深採購領域人士告訴時代財經。

比亞迪,則是車企在芯片製造領域難得的「另類」。早在2006年,比亞迪半導體就已成立,自2007年建立產線,2008年收購晶圓工廠開始,比亞迪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已深耕了十多年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也是目前中國唯一擁有IGBT完整產業鏈的車企。

「工業級IGBT此前一直對外供貨,包括博世力士樂、松下、OTC(日本)、美的、時代焊機等,IGBT的產能也正在計劃下一步擴充」,2月22日,比亞迪方面人士告訴時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