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激活汽車消費下半場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汽車市場消費正在逐漸回暖。
根據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數據,10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5.2萬輛和257.3萬輛,環比分別增長0.9%和0.1%,同比分別增長11.0%和12.5%。截至當月,汽車產銷已連續7個月呈現增長,其中銷量已連續6個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車市的提振與企業渠道下沈的開拓不無關係:一、二線城市市場趨於飽和,三、四線以下城市成了車企逐鹿的主戰場。而在搶佔三、四線以下城市市場過程中,以毛豆新車為代表的融資租賃模式也開始為大眾所熟知,並成為推動行業革新的重要一環。
行業難題待解
儘管最近的產銷數據都在印證我國的車市正在逐步回暖,但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汽車的增長空間仍然頗為巨大。
世界銀行2019年發佈的全球主要國家千人汽車擁有量數據顯示,中國每1000人擁車量為173輛,在統計的20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四位,美國以千人擁車量837輛高居第一,澳大利亞、意大利則以747、695輛分列第2、3名。也就是說,中國千人保有量不足美國的1/5。
為此,我國汽車市場也一直努力向世界水平看齊。根據公安部披露的數據,截至2020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65億輛,其中汽車2.7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4.5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1億人。
不過,汽車駕駛人達到高位的同時,汽車保有量卻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據悉,目前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的城市31個;超過300萬輛的城市12個,依次是北京、成都、重慶、蘇州、上海、鄭州、西安、武漢、深圳、東莞、天津、青島。其中,北京汽車保有量超過600萬輛,成都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重慶、蘇州、上海汽車保有量超過400萬輛。
「之所以汽車保有量目前幾乎都扎堆在一、二線城市,是因為作為中國汽車流通主要渠道的3萬家傳統4S店就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業內人士指出,造成我國千人擁車量較低的主要原因,便是那些遠離一、二線城市,卻又有相關出行需求的三線及以下城市尤其是縣區和農村市場無法得到有效覆蓋。
近年來,我國一、二線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已經趨於飽和,而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縣城、小鎮以及廣大農村地區的下沈市場逐漸成為汽車消費的主戰場。這些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將為汽車消費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新車市場的更大增量機會是由下沈市場帶來的。」對於如何進駐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汽車消費市場,車好多集團高級副總裁、毛豆新車負責人白如冰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推動互聯網汽車交易平台與主機廠之間的數據貢獻與合作,通過個性化的消費習慣推出定制化車型,利用降低消費門檻的融資租賃模式佈局下沈市場。

購車模式破局
所謂汽車融資租賃,簡單來說,就是指消費者與融資租賃公司簽訂合同,獲得車輛使用權。合同期間,車輛所有權仍歸融資租賃公司所有,消費者可以以長期租賃的方式,獲得車輛的使用權。租賃期滿後,消費者可以按照車輛殘值購買該車輛,購買後所有權將全部歸消費者所有。
與傳統的按揭貸款模式不同,該模式將汽車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消費者以長期租賃的形式獲得車輛的使用權。正因如此,汽車融資租賃也被業內稱為「以租代購」模式。
融資租賃的優勢在於大大降低了汽車消費的門檻,使暫時不具備購車能力的潛在客戶轉換成真正的消費者。在外界看來,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汽車融資租賃能夠降低汽車消費門檻,滿足下沈市場消費者的購車需求,是解決汽車消費區域不平衡問題的有效途徑。
如今,隨著經濟發展與消費升級,三、四線城市及區縣農村地區消費者購車需求日漸強烈,但因收入較低,信用資質不夠高,部分人無法承擔大額購車消費支出,相關貸款需求也往往被銀行拒之門外。
在汽車市場不斷下沈的當下,以低首付、低門檻、審批速度快等為特點的汽車融資租賃迅速成為行業爭相實施的手段。
以毛豆新車為例,借助汽車融資租賃模式和量化風險管理積累,毛豆新車將汽車消費門檻降到3000元起,同時審慎放寬了對用戶信用資質的審核,並在全國佈局了完善的智能倉網和門店體系,從而大大激發了那些在傳統渠道無法購車的用戶的汽車消費熱情。2019年毛豆新車啓動汽車下鄉活動,當年所覆蓋區域的銷量增幅達到386.7%。
對此,相關分析指出,以毛豆新車為代表的互聯網+融資租賃的新業態,一方面彌補了傳統新車經銷網絡在時間、空間和品牌方面的局限,另一方面補足了傳統汽車金融對低門檻購車需求的缺位,是充分挖掘存量時代下沈市場潛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對盤活整體汽車市場,促進國內流通大循環具有積極的意義。
金融創新加速落地
艾瑞咨詢發佈的《2019中國汽車融資租賃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1年,汽車金融市場規模將達23217億元,汽車融資租賃市場規模將達3897億元。預計未來3年,融資租賃將保持20%年復合增速。
融資租賃這一將汽車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金融創新範式,不僅拓展了汽車消費下沈市場,還給整個行業帶來了革新思維。汽車融資租賃業務的崛起也被視為行業轉型的重要體現。
不過,也正是因為汽車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在行業內試水未久,又受累於互聯網時代時常出沒的「套路貸」,汽車融資租賃模式常常被消費者想當然地冠以「不靠譜」標籤,甚至產生維權、訴訟行為。
事實上,近期多起訴訟結果已經為汽車融資租賃業務的合法性正名,且該業務很早就被納入了監管。2008年,銀監會出台《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了汽車融資租賃業務的內容範疇,今年6月,再度發佈的《融資租賃公司暫行監督管理辦法》則為融資租賃業務經營畫出了多條紅線。
當然,與發達國家汽車市場相比,我國汽車融資租賃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等參與者的全面配合,才能實現由「規模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變革,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要徹底規範融資租賃平台,健全的市場經濟信用體系必不可少。 對於汽車電商平台和企業來講,在提供賣車服務及簽訂合同時應履行告知義務,以多種方式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毛豆新車網相關負責人表示,汽車融資租賃業務規範流程的制訂十分必要,在官網及APP上清晰告知、出台銷售人員崗位職責規範、上線消費者知情視頻、與消費者簽署《知情確認書》等全流程服務,可讓消費者吃下「定心丸」,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在促進汽車消費上,通過融資租賃方式,那些手頭沒錢但信用資質不錯的消費者能夠提前開上新車,這對於主機廠、融資租賃平台還有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多贏的結果,不過融資租賃只有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基礎上才能健康發展,才能成為促進汽車消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