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純電動車成新銷售車輛主流
2035年純電動車成新銷售車輛主流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0-12-22 10:32
作者:网站管理员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到2035年,內地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

《規劃》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規劃》部署了5項戰略任務:一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堅持整車和零部件並重,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升動力電池、新一代車用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基礎能力,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慧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二是構建新型產業生態。以生態主導型企業為龍頭,加快車用作業系統開發應用,建設動力電池高效迴圈利用體系,強化品質安全保障,推動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用的新型產業生態。三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資訊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交通體系和城市智慧化水準提升,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四是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動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準,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營造良好使用環境。五是深化開放合作。踐行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深化研發設計、貿易投資、技術標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規劃》部署了5項戰略任務:一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堅持整車和零部件並重,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升動力電池、新一代車用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基礎能力,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慧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二是構建新型產業生態。以生態主導型企業為龍頭,加快車用作業系統開發應用,建設動力電池高效迴圈利用體系,強化品質安全保障,推動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用的新型產業生態。三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資訊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交通體系和城市智慧化水準提升,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四是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動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準,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營造良好使用環境。五是深化開放合作。踐行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深化研發設計、貿易投資、技術標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給予充電樁建設財政支持
《規劃》要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優勝劣汰,支援優勢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落實新能源汽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分類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務等措施,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給予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等優惠政策。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80%。
中國國新辦就2020年首三季度工業和通信業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中國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一個引領、三個突破」。
《規劃》要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優勝劣汰,支援優勢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落實新能源汽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分類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務等措施,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給予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等優惠政策。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80%。
中國國新辦就2020年首三季度工業和通信業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中國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一個引領、三個突破」。
黃利斌說,「一個引領」是產業發展從培育期進入發展期,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中國國內全產業鏈投資累計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日益成為發展的新動能。
「三個突破」分別是:市場突破,成交量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量超過480萬輛(約佔汽車總保有量的1.7%),佔全球一半以上。技術突破,產業鏈上下游有效溝通,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領域創新活躍,成果紛呈,動力電池技術水平處於全球前列,電池單體密度達到270瓦時/公斤,價格1.0元/瓦時,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2.2倍、下降了80%。產品突破,產品供給質量持續提升,量產車型續駛里程達到500公里以上,消費者認可度日益提高,宇通客車、上汽名爵等產品實現批量出口,比亞迪、吉利等企業進入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80%。
「三個突破」分別是:市場突破,成交量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量超過480萬輛(約佔汽車總保有量的1.7%),佔全球一半以上。技術突破,產業鏈上下游有效溝通,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領域創新活躍,成果紛呈,動力電池技術水平處於全球前列,電池單體密度達到270瓦時/公斤,價格1.0元/瓦時,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2.2倍、下降了80%。產品突破,產品供給質量持續提升,量產車型續駛里程達到500公里以上,消費者認可度日益提高,宇通客車、上汽名爵等產品實現批量出口,比亞迪、吉利等企業進入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80%。
